|
“望”,着眼综合监督单位的重要事项。一望“面色”,即看清单位组成的基本特点。要清楚综合监督单位的职能职责、固定资产、管理对象;要熟悉编制人员数量、性别构成、年龄结构;要明白重点人员的任职经历、兴趣爱好、处事风格。对综合监察单位的基本特点熟记于心。二望“血色”,即瞄准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。要看准综合监督单位的权力运行轨迹,了解权力运行的关键人物,清楚权力清单内容,明白各项审批程序,关注利益相关人,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监管。三望“气色”,即盯紧廉政风险的重要岗位。要督促综合监督单位对所有岗位对照各类廉政风险,逐人逐岗、逐项业务流程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,做好排查、登记和定级,并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加以落实。紧盯廉政风险等级较高岗位的“关键少数”,督促综合监督单位干部规范约束职务行为。
“闻”,聆听监督程序内外的相关言论。一闻“脉博声”,即听清班子成员的发声。综合监督单位班子成员的发声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综合监督单位的“三重一大”事项。通过参加综合监督单位的党委(组)会议、局长办公会议等重要会议,听取班子成员发声,了解动议“三重一大”事项的初衷,熟悉工作运行的正常程序。发现了谋取私利、不讲程序等苗头性问题,要及时提出意见建议。二闻“呼吸声”,即听进基层群众的呼声。基层群众的诉求表达人民群众的需求,同时也是派驻机构监督重点的指南针,哪里群众有强烈的反映,监督重点就在哪里。要通过专题调研、信访接待等途径与基层群众广泛接触,从建议中找不足,从诉求中找问题,从举报中找线索,切实听进基层群众的声音。三闻“叩诊声”,即听见单位外部的评论。外部评论是站在新角度对综合监督单位的评价,会释放问题信号。要积极关注人大评议、政协监督、新闻媒体等单位外部评论,对外部评论肯定的做法,要加以总结推广;对外部评论指出的问题,要分析原因,发现违纪违规线索时要严肃对待,绝不姑息。
“问”,把脉“三重一大”事项的运行情况。一问情况,即权力运行是否规范。着力建设决策、执行、监督三权制衡的监督机制。要重点盯住权力运行的衔接环节,研究整体工作中权力运行的规律,分析各个关系点之间的内在联系,在制度建设上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权力运行的末梢上,覆盖到各个操作环节,既着眼于要害部位,又触及细枝末节,不放过任何可能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地方,实现对权力运行全程监督。二问症状,即信访反映的具体内容。要对综合监督单位近年来的信访件进行综合分析,找出信访问题集中点,分析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,查找监督的缺失情况,采取有效措施在处理信访件的过程中查找监督重点,创新监督方式,杜绝在信访问题集中反映的地方再出现类似的信访问题。三问环境,即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子。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八小时之外,了解综合监督单位的领导干部,特别是班子成员的生活圈、朋友圈、交际圈。引导领导干部建立积极向上的交际圈,对工作之外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要经常提醒,对“朋友圈”中有违纪前科之人要嘱咐加强防范。
“切”,整合各种有效方式的监督成果。一是“就诊”切,即结合各类自查开展检查。要密切关注综合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、各种专项治理活动自查报告等,理出具体存在的问题,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,督促其整改。二是“坐诊”切,即结合各类审计开展检查。要结合审计部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、离任审计、项目审计等方式,按照审计组提出的资金使用问题,对综合监督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督促综合监督单位按审计报告意见整改到位,并形成长效机制,避免出现类似问题。三是“巡诊”切,即配合政治巡察开展检查。要积极配合政治巡察,针对巡察过程中发现的党的领导弱化、党的建设缺失、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,督促综合监督单位强化日常管理,加强整改。强化对综合监督单位落实重大决策部署、执行中央“八项规定”精神等方面情况的监督,注重发现问题、形成震慑。(市纪委驻市人社局纪检组 陈彬彬)